雙手在高溫鍋里翻動炒茶,陣陣茶香隨之彌漫開來……昨天,在舟山日報社大樓內,2022普陀佛茶杯茶葉技能大賽上,我市各縣區選拔推薦的15名制茶師傅同臺競技,展示傳統制茶工藝(見圖)。本次大賽由市農業農村局、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、市總工會主辦,市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中心、舟山晚報承辦。


上午9時半,大賽正式開始。 15口電炒鍋分兩路排開,制茶師傅們按抽簽順序就座,仔細挑揀茶葉,擦拭鍋口。他們將通過完成殺青、揉捻、搓團、提毫、烘干等一系列工序,展現傳統手工制茶的獨特魅力。
有著30年制茶經驗的7號選手徐江飛,將揉捻充分的茶葉放進電炒鍋內,雙手嫻熟地在100多攝氏度高溫的鍋里不停翻動,眼睛時刻緊盯著鍋中茶葉的變化。手工制茶最講究的是手法和火候,茶色的好壞全憑制茶師傅的經驗,離不開眼觀、耳聽、鼻嗅、手觸,冷揉、熱揉,每一步都不能出差錯……一同參賽的徐江飛的弟弟徐鋼說。同為制茶人的父親徐夫強則在一旁觀戰助陣。
我們家是‘制茶世家’,到我兒子、女兒這一代,已經是第三代了。今年76歲的徐夫強從事產茶行業已有四十余年,從上世紀80年代便開始承包茶園,種植普陀佛茶。以前都是通過手工勞作、柴火燒制來炒茶,后來逐漸被機器所取代。在徐夫強看來,傳統的手工制茶技藝需要不斷進行保護和傳承。
來自岱山的6號選手張永龍從事炒茶35年,他在比賽中展示了蓬萊仙芝的炒制工藝。
現場觀摩比賽的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全市現有茶園總面積9405畝,茶葉生產經營主體38家,其中通過有機食品認證2家、綠色食品認證5家,普陀山佛茶茶藝已獲省級非遺文化項目認定。希望通過茶葉技能大賽,傳承和發揚制茶手工技藝,深化普陀佛茶地理標志保護,助推我市茶產業高質量發展。該負責人說。